互聯網這個“最大變量”,在帶來方便的同時,也存在許多亂象。面對網絡亂象治理難題,“清朗”行動這一治理模式,成效越來越明顯。
3月28日上午,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,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了2023年“清朗”系列專項行動的相關情況,專項行動將聚焦“自媒體”亂象、網絡水軍操縱信息內容、規范重點流量環節網絡傳播秩序等9方面問題開展整治。這些問題既反映了百姓意見集中、深惡痛絕的問題,也掐住了網絡亂象的“七寸”。
這九大專項行動,覆蓋網絡生態重點領域、重點環節,也聚焦新情況新問題和難點瓶頸,旨在“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”;ヂ摼W上的烏煙瘴氣,是對網絡環境的污染,也是營造清朗網絡空間必須要解決的問題。分層次、分領域的專項治理,對互聯網亂象“各個擊破”,已然形成了豐富的經驗和治理智慧。
數據顯示,去年,國家網信辦組織開展13項“清朗”專項行動,累計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5430余萬條,處置賬號680余萬個,下架App、小程序2890余款,解散關閉群組、貼吧等26萬個,關閉網站超過7300家,有力維護網民合法權益。當然,整治網絡亂象不是一時之事,需要久久為功,一旦放松管理,網絡亂象很容易反彈回潮。專項行動只有“進行時”,沒有“完成時”,盯著老問題,也關注新問題,多一些“回頭看”和“回馬槍”,這樣既能給僥幸者以警醒,也能督促相關企業和平臺積極整改。
“網絡空間同現實社會一樣,既要提倡自由,也要保持秩序。自由是秩序的目的,秩序是自由的保障!逼鋵,網絡問題有時候也是現實問題?此平裹c在網上,實際上根源在線下。所以網絡亂象整治,需是網上網下同步應對。治網的同時,也是在做人的工作,如果能在最大限度上凝聚人心,網絡治理就可能事半而功倍。
我們看到,2023年“清朗”系列專項行動,旨在通過一系列整治行動,建立起長效制度。在技術層面打擊,在制度層面規范,在落實中鞏固成果。利益的媾和者,信奉“富貴險中求”,需要讓既得利益者為此付出更為沉重的代價,才能徹底打碎他們的如意算盤。
從這幾年的“清朗”行動,可見互聯網治理之決心,這股風會一直吹下去。當然,網絡治理也是一場大聯動,是不同領域、不同部門,多方面多環節的整體行動,網民與社會力量的參與和支持也頗為重要。10億多網民的生存空間,需要晴空萬里,而持續且深入的整治,是維護這份“清朗”的必要手段。當全社會形成一種對網絡亂象“人人喊打”的氛圍時,這份“清朗”才會持久。網絡空間天朗氣清、生態良好,維護的是每一個網民的合法權益,我們都是受益者。(中國青年網 陸玄同) 【編輯:張子怡】